10月8日,a股将迎来国庆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

  国庆长假前,一揽子政策出台快速点燃市场情绪,a股连日大涨,资金入场抢筹,成交量与涨停个股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节中,券商加班、新开户数增长、各路机构的复盘研报频频发布,一切都表明了市场情绪的快速升温。

  假期期间,a股休市,而港股在10月2日到4日交投活跃,成交量创历史新高,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目光。恒生指数期间涨幅达7.59%,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达10%,“牛市旗手”券商股的普遍涨幅都在50%~100%,甚至更高。在近期连续大涨后,港股市场的年内表现排到了全球主要指数首位,领先于美股、日股等。

  根据第一财经梳理各大国际投行在国庆期间的研究和表态,多数机构认为市场仍有可观的上行空间。其中,高盛将对中国的配置上调至超配,将msci中国的目标市盈率从10.5倍上调至12.0倍;美银交易台的信息显示,过去两周,纯多头净买入了34亿美元。不过,各界最为关注的仍是后续的财政刺激措施。

  伴随2024年三季度业绩披露拉开大幕,在政策面、资金面等因素影响股市走势的同时,业绩表现也将再次成为上市公司股价表现的关键影响因素。

  国际投行仍看多中国股市

  当前,虽然主动型外资流入规模不算大,但也是较长时间来的首度持续净流入。区域上,主要以中国和亚洲区域基金为主,新兴市场和全球基金尚未流入。一部分主动基金因市场继续大涨,被迫需要减少低配以防止跑输太多。

  截至8月,全球主动基金配置中资股5%(2021年初高点为14.6%),低配10个百分点。中金的研究显示,若从低配转为标配,对应近400亿美元流入,相当于2023年3月以来流出总额。

国庆假期港股狂欢外资蜂拥 券商集体看涨节后a股

  当前,各大国际投行都较为乐观。高盛认为,中国股市预计还有15%~20%的上升空间。目前尚无足够的信息来断言结构性牛市已经开始,因为中国的宏观挑战仍然显著,而财政政策的规模和具体措施尚未公布。然而,仍有充分理由认为股市将继续上涨。

  首先,估值仍然低于中位水平,目前远期市盈率为11.3倍,低于五年均值12.1倍,此前曾从非常低的8.4倍反弹。如果政策制定者履行支持经济的承诺,估值可能进一步恢复。从经验上看,财政宽松与估值扩张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若政策得以传导至盈利增长,盈利的改善也往往有助于估值扩张。

  其次,仓位较轻本身也是一种反转的动能,对冲基金已经迅速增加了对中国的敞口,但仍处于五年区间的第55个百分位,而在2023年1月疫情后重新开放反弹的高峰期曾达到第91个百分位。今年8月底时,公募基金对中国的配置低配310个基点,市场的急剧变化可能加剧了这种低配。同时,内地投资者也开始从较低水平增加保证金融资,类似于2015年政策支持时的风险偏好上升。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日本股市在近30年的熊市中经历了7次50%~140%的反弹,这表明即使在具有挑战性的宏观背景下,也可以存在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美银交易台的信息则显示,过去两周,纯多头净买入了34亿美元,与疫情解封反弹的买入金额相似,但时间短得多。全球投资者正试图购买港股/adr以及任何有a股基础的产品(ashr)。相对而言,该机构更看好a股,因为港股动量驱动的反弹有可能超预期,但风险回报目前并不十分吸引人。相较而言,a股的估值可能会比h股重估得更多。尽管a股的海外持仓迅速增加,但国内散户进场才刚刚开始。9月30日,融资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百分比升至10%以上,但比2014年(18%)仍低得多。

  警惕防范“泡沫”?

  节后a股开盘前夕,券商集体表示看涨后市。比如,中信证券称,市场预期大逆转,行情将迎来大拐点。兴业证券则表示,坚定牛市思维,时间、空间暂不设限。

  乐观情绪之余,不妨先回顾下节前大涨过程中,入场资金的角色与布局方向。根据财通证券10月6日研报,外资、借道etf流入、两融是主要买盘资金。报告显示,9月16日至9月30日,国内海外投资者齐下注中国资产,其中海外投资者净流入68亿美元,9月26日至10月2日,外资流入规模创历史新高。

  权益类etf成为投资者布局上车的重要渠道之一。研报显示,9月16日至9月30日,etf净流入超1200亿元;9月30日a股放出天量大涨,当日合计近500亿元资金净流入沪市etf。

  此外,融资客是这轮大涨的买手之一。统计显示,截至9月27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融资余额为1.38万亿元,创近一个月新高。a股两融余额9月23日至9月27日大幅增加233亿元,而当前两融余额仅在2020年以来14分位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而回顾2015年,当时的行情反转是由于政策制定者向券商施压,要求提高保证金要求,并收紧获取这些贷款的抵押规则。当前,投资者也对潜在的预警措施保持警惕。

  “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央汇金的最大单一股票持仓是在国有银行和沪深300etf中。拥有a股小盘股超过大盘股将是更有利的持仓布局。在9月30日的反弹中,流入在岸etf的资金高度偏向于中证1000和中证500。”美银称。

  第一财经也从多家券商营业部处获悉,近期a股交易火热,投资者开户热情高涨,多家券商下达了新增开户数5万个左右的指标,券商开户量激增数倍成为普遍现象。

  野村则在近期开始警示风险。“境内外中国股票都在大涨,散户尤其是那些尚未经历过此前牛熊循环的年轻人,迫不及待地开户,生怕错过看似千载难逢的上涨行情……重复2015年史诗般波动风险的可能性在未来几周迅速上升。”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在发给记者的邮件中提及。

  “尽管股市目前似乎还未到那个地步,但宏观经济仍然脆弱。中央肯定会推出一系列财政措施和其他支持政策,但最终财政方案的规模和内容可能仍有不确定性。”野村称。

  聚焦财政刺激政策

  不过,当前市场的关注点仍不在于警惕泡沫,狂欢似乎仍在初期阶段,中国的财政刺激政策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国庆假期港股狂欢外资蜂拥 券商集体看涨节后a股

  摩根士丹利表示,如果中国政府在未来几周宣布更多的支出措施,股市可能进一步上涨10%至15%。进一步加大财政扩张力度的预期又回到了桌面上,这使得投资者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首次从再通胀的角度来看待中国,上一次投资者出现这一态度是在去年年初之后。当时投资者给予msci中国指数的预期市盈率为12倍左右。

  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

国庆假期港股狂欢外资蜂拥 券商集体看涨节后a股

  华泰证券认为,当前,稳住经济才是稳资产价格和稳预期的关键。从这个角度,发改委作为稳经济的牵头部门,有望提供更多新方向。

  “未来,财政政策仍有加码空间,若政策落地有望继续大幅改善市场风险偏好。此外美国发布的非农及服务业pmi数据均高于市场预期,衰退预期进一步证伪也减小了美股大幅波动回撤的风险,为节后a股创造了较为平稳的外部环境。”一位私募基金负责人对第一财经分析称。

  同时,后续财政增量政策是关键,市场密切关注10月上旬的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和下旬的人大常委会会议。

  有机构认为,如何理解“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是关键,届时若宣布2万亿元增量政策属于符合预期,3万亿~5万亿元则属于超出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的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