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中国稀有剧种的新地图,央视纪录片《天下第一团》明天首播
雁北耍孩儿、甬剧、汉调桄桄、调腔......不止京昆,每一个剧种都是传奇。11月10日19时05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部系统性展示中国稀有剧种纪录片《天下第一团》将在央视戏曲频道cctv-11首播,央视频cmg戏曲同步直播,央视网、央视影音同步上线。
我国300多个剧种中,既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等流行剧种,也有传播范围小、从业院团少却蓬勃生长的稀有剧种。数量众多的稀有剧种承载了无数的乡情,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和包容性。目前,全国仅有一个国办团体的剧种为120多个。这100多个国办团体肩负起百余个稀有剧种的赓续传承,被称为“天下第一团”。
纪录片《天下第一团》主创团队用时一整年,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遍访中国稀有剧种传承人和艺术家、研究学者,深入大同市雁北耍孩儿、宁波市甬剧、汉中市汉调桄桄、绍兴市新昌调腔等“天下第一团”演出一线,扎根稀有剧种的地域风土,打造出一部文质兼美、视角独特、视野开阔的戏曲人文纪录片。
《天下第一团》采用“剧种剧团纪实 山水实景展演”的形式,将地域风土、剧种故事、戏曲人风采、经典剧目演绎融为一体,带观众聆听最美的乡音乡韵,解锁中国稀有剧种的新地图。
在《天下第一团·雁北耍孩儿》篇中,观众将会看到大同市耍孩剧种传习中心,在晋蒙交界处、明长城遗址“守口堡”村,演员们与百姓共同进行一场双向奔赴的“耍孩儿”之约;在《天下第一团·宁波甬剧》篇中,宁波市甬剧团的青年演员们在“山与海”的叩问中,通过“千渔桌宴”“送戏上山”“甬剧进校园”等嘲解锁宁波甬剧的青春表达;在《天下第一团·汉调桄桄》篇中,汉调桄桄演员们乘着新媒体的“东风”在互联网平台中踏浪前行,青年演员们用各自“巧思”探索着古老剧种的“守正创新”;在《天下第一团·新昌调腔》篇中,当古老的调腔遇见来自德国的“歪果仁儿”、当调腔演员的西式婚礼遇见“帮腔团”的独特献礼,这一切都属于新昌县调腔剧团“喜上加喜”的独特记忆。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谈到,作为首部聚焦稀有剧种的纪录片,《天下第一团》通过具体剧种的视角开掘,努力完成对剧种生态空间的完整呈现。他说:“纪录片一部部地推动,构建成为中国戏曲兼顾南北、跨越东西的戏曲文化地理图谱,真正成为用影像呈现出中国戏曲剧种大观,张扬起中国戏曲历时既久的创造谱系、艺术传统和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命脉,生动地展示今天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精神。”
《天下第一团》每集聚焦一个剧种、一个剧团。在纵向的时间轴上,节目组通过多方调研,结合历史文献、艺人口述、文物实证等多种形式,系统梳理多个剧种的起源、发展、流变和创新。在横向的空间轴上,节目组选取我国“东西南北中”多个剧种和院团,通过不断挖掘整理记录、逐步勾勒出稀有剧种的地域特性和水土风貌。
目前,每一个存在至今的“天下第一团”都有其魅力,也有其困境。《天下第一团》纪录片深入一线,追踪记录各个院团、各位演员在最乡土、最本真环境中的一场场演出。这既是一次对剧种、剧目的如实记录,也是一次深度观察该剧种因何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契机。
“天下第一团”是一种处境,既有挑战,又有希望。纪录片将目光投向了年轻一代的传承人,以事实为切口,探讨稀有剧种在未来的可能性。纪录片展现着众多稀有剧种在新时代蓬勃发展,探索着更多发展可能性的梨园盛景,更展现了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发展和保护成就,弘扬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唱响了最美戏韵乡音。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的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