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这部2022年上映的电视剧,由刘亦菲、陈晓、柳岩和林允主演,改编自关汉卿的元曲《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该剧讲述了茶坊老板娘赵盼儿与她的好姐妹宋引章、孙三娘一同来到东京,在皇城司副使顾千帆的帮助下,经历重重困难,最终将小茶坊发展成东京最大的酒楼的故事。

  唐代有煎茶之法,宋代则流行点茶。每当提及古代的茶文化,唐宋两朝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时期。

  在宋代,茶文化不仅盛行于宫廷之中,也深入民间生活。宋徽宗赵佶对茶文化情有独钟,撰写了《大观茶论》,强调茶叶采摘的精细、制作的工艺、品级的优越以及烹饮的方法。

  时至今日,许多爱茶人士家中仍会珍藏一本《大观茶论》,谁能想到千年之后还能一睹古代皇帝的著作呢?

  宋代的茶饮活动丰富多彩,包括点茶、斗茶等,其中《梦华录》中的斗茶片段堪称全剧的高光时刻,让身为后人的我也目不转睛,既紧张又期待。若能穿越回宋代亲眼观摩一次,那幸福感必定爆棚。

  中国茶史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点茶在中国茶道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是宋代点茶呢?如何操作?斗茶又是如何进行的?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入茶碗中,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再注入沸水,或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使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茶,最初只是一片树叶,要将一片树叶变成茶叶末,这其中的一个小环节就能让人想象到宋代人的生活有多么精致,同时也反映了当代生活的富足与宋代人对生活的审美追求。

  点茶常用于宋代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二人或更多人之间进行,也可以独自进行,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无穷无尽。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而盛于宋,是古代有钱人和有闲人的雅玩,充满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斗茶者各自取出所藏的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三局两胜。

  在《梦华录》剧中,赵盼儿与茶楼胡掌柜斗茶的环节展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汤色、水痕、茶味。简单来说,就是谁的汤色更白、汤花不易消散、茶汤滋味更好,谁就赢得比赛。

  导演对整个斗茶过程的细腻拍摄和处理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视。强烈推荐爱茶的朋友一定要观看这个斗茶片段。

  宋代斗茶具体包括:斗茶品、斗茶令和茶百戏。

  1. 斗茶品

  斗茶品以茶“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一斗汤色,二斗水痕。

  首先看茶汤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胜,青白、灰白、黄白则为负。

《梦华录》二刷揭秘:古人斗茶究竟在比什么?一探宋代茶文化精髓!播报文章

  汤色能反映茶的采制技艺,茶汤纯白表明采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说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说明蒸茶火候已过;色泛黄说明采制不及时;色泛红说明烘焙过了火候。

《梦华录》二刷揭秘:古人斗茶究竟在比什么?一探宋代茶文化精髓!播报文章

  其次看汤花持续时间长短。若研碾细腻,点茶、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匀细,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称为“咬盏”。

  反之,若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这就输定了。水痕出现的早晚,是茶汤优劣的依据。斗茶以水痕晚出为胜,早出为负。

  有时即使茶质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因此斗茶需要了解茶性、水质及煎后效果。由此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着很大的学问。

  2. 斗茶令

  斗茶令即古人在斗茶时行茶令。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与茶有关。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兴增趣。

《梦华录》二刷揭秘:古人斗茶究竟在比什么?一探宋代茶文化精髓!播报文章

  可以想象,要在斗茶环节赢得胜利本就需要极大的功夫,但这还不够,还得吟诗作赋,这可真是需要“文武双全”的人才敢上场啊。

  3. 茶百戏

  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艺。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

  在宋代,茶百戏并非寻常的品茗喝茶,有人将其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们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宋人杨万里咏茶百戏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茶百戏能使茶汤瞬间呈现瑰丽多变的景象,如山水云雾、花鸟鱼虫,宛如一幅幅水墨画卷,这需要较高的沏茶技艺。《梦华录》剧中斗茶的第二环节,正当众人以为赵盼儿要输时,突然显现的茶百戏让在场的人惊叹不已,由此可见,这茶百戏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宋代的茶文化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体系。《梦华录》从场景布置、茶具类型、茶艺细节到茶果展示,处处体现了宋代人的雅致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的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网站地图